• 首页
  • 政策动态
  • 信用合规
  • 信优宝
  • 准专精特新入库工程
  • 产业技术研究院
  • 优质企业服务中心
  • 关于我们
首页 > 准专精特新入库工程 > 数字化转型

场内数据交易 vs. 场外数据交易:数据流通的新格局

来源:网络

2024-12-27

来源:指令者公众号


数据交易作为数据流通的重要方式,对促进数据要素有效利用、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场内数据交易与场外数据交易的异同,分析各自的优势与挑战,并探讨数据交易的法律框架。我们将从数据交易的定义、模式、合同类型等方面进行比较,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数据交易的发展趋势。


场内数据交易:规范化的市场环境

场内数据交易指的是通过第三方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如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中心等)进行的交易。这种模式下,平台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数据交易流程和管理规范,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安全、可信的交易环境。例如,上海数据交易所确立了“不合规不挂牌,无场景不交易”的原则,数据产品需要通过合规审核方可挂牌交易。

优势:

  1. 合规性:场内交易的数据产品需要经过严格的合规审核,降低了交易的法律风险。

  2. 透明度:交易过程更加透明,有助于建立市场信任。

  3. 标准化:平台提供的标准化流程和管理规范,简化了交易流程。

挑战:

  1. 灵活性不足:相较于场外交易,场内交易在操作流程上可能不够灵活。

  2. 成本问题:合规审核等流程可能会增加额外的交易成本。

场外数据交易:灵活的个性化需求

场外数据交易指的是不经过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的交易。这种模式下,数据产品在上架前无需经过审核,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个性化需求。

优势:

  1. 灵活性:场外交易操作流程灵活,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2. 个性化:能够满足特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挑战:

  1. 风险较高:由于缺乏第三方规则的约束与监管,场外交易的潜在风险相对较高。

  2. 纠纷解决:交易纠纷可能难以解决。

数据交易的法律框架

数据交易作为新兴生产要素,其法律框架尚在不断完善中。数据权属难以界定、数据来源合法性难判断、责任边界不明确等问题,都是数据交易领域面临的法律难点。

政策建议:

  1. 制定数据确权规则:国家层面应推动制定统一的数据确权规则,合理分配各方权利与义务。

  2. 探索清晰的责任划分机制:建立清晰的责任划分机制,为数据交易各方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

  3. 数据交易创新试点:借鉴“金融科技监管试点”的成功经验,引入“监管沙盒”等容错机制。

支持单位: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 科技创新服务专委会

发起单位:广东省小微企业信用中心、广东可信数商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湾信用数字创新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4 广东省小微企业信用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Imula Technology
备案号:粤ICP备1021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