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10月31日讯】
青岛举行了一场重磅新闻发布会。
10月31日, 青岛市委、市政府举行“当好排头兵 奋进新征程”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今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出席发布会并作主发布。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升勤主持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民营经济局相关负责人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从本场发布会发布的重磅信息来看,能够总结出青岛当好排头兵、奋进新征程的六大信心:
有着眼当下的市场信心,也有立足长远的结构信心——既有实实在在的发展数据支撑加固着发展“稳”的底盘,也有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在拓展高质量发展“进”的空间。
有创新驱动的活力信心,也有改革带来的发展信心——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正在不断催动青岛新质生产力萌发,全面深化改革的敢闯敢干也在让青岛的发展环境更好适配时代所需。
有扎根项目的增量信心,也有以人为本的民生信心——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城市更新到乡村建设,青岛发展的增量落实在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中,项目带来的增量最终转化为全体市民共享的发展成果。
每一个信心都是从实绩和数据中总结而来,背后也都有扎实的配套举措支撑,统筹抓好稳增长、提质效、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青岛正奋力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
1、市场信心与结构信心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青岛作为经济大市,用实实在在的数据扛起了稳增长的责任。
前三季度,青岛实现生产总值12399亿元,同比增长5.6%。增长背后是青岛及时有效的政策支撑。
今年,青岛先后出台实施了两批共88条“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在中央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之后第一时间跟进落实,研究制定了40项工作任务,不断为企业发展、扩大内需、新型工业化发展、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等关键领域注入政策动能。
对于青岛的一系列举措,市场给予了积极反馈。
从宏观数据来看,前三季度青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1%,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二位;外贸进出口实现6,818亿元,占全省的比重提高至27.5%。
从具体领域来看,青岛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4和第5位;海铁联运量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全国55%的高铁动车、20%的地铁车辆产自青岛;前三季度青岛接待游客达到9200万人次,全年有望再创新高。
与当下的市场数据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青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些优化正在重塑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动能格局。
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2%,占比超过30%,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20%以上,结构优化正在加速进行中。
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也保持着较快增速,同比增长5.8%,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72.7%,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正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增量生态”。
数字化浪潮中,“工赋青岛”行动也在积蓄着青岛的数字动能。青岛目前已上线工业互联网平台50多家,1000多家企业数字化改造顺利推进,启动实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瀚海星云”“问海”等海洋大模型正式发布,海尔、创新奇智等企业研发的20多个制造业等一批垂直大模型加快建设。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的正式获批,这是国家30年来首次批准增设,将有力推动青岛形成一流的数字基础设施环境。
着眼当下,青岛用市场数据展示了“稳”的扎实;立足长远,青岛用结构优化展示着“进”的潜力。
2、活力信心与发展信心
前行有底气,发展聚信心。对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同样源自青岛创新驱动的活力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历史机遇。
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青岛加快推进科技强市建设——崂山实验室和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高效运行,一批重大科研项目顺利实施,高速列车、智能家电、虚拟现实等国家级创新中心,紧紧围绕重点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已经突破行业关键核心技术12项。
作为经济发展中的“微细胞”,企业强,经济才能稳。进入2024年,青岛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全市“四新”经济、生产性服务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实现“四个提升”。而经济“向高”“向新”强劲的发展动能,直观地体现在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力上。
截至9月底,全市实有民营经营主体207.4万户,实有民营企业77.7万户;
现有创新型中小企业312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17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0家;
累计培育雏鹰企业1010家、瞪羚企业343家、独角兽企业17家——他们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先锋队,而创新正是驱动发展的不竭动力。
聚焦改革开放,深度挖掘“青岛所能”,是青岛发挥龙头作用、当好排头兵的最强支撑。
今年以来,青岛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制定出台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新一批52条举措,推出100余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大做优,市属企业利润增加增长13%。
围绕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青岛紧握上合示范区、自贸片区两张“王牌”。充分发挥两大国家战略平台先行先试作用,以制度创新全方位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
今年前三季度,上合示范区到发中欧班列累计843列,同比增长16.6%;截至目前,上合经贸综合服务平台入驻企业1.5万家,国际能源中心交易额突破2100亿元,累计推出88项制度创新成果;青岛自贸片区推出3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3项入选国务院改革试点经验。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区位优势和国家使命的优势叠加,使得青岛真正立于开放、兴于开放。开放不仅镌刻在这座城市的发展基因里,同时更转化为源源不断地发展势能。
从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到全球独角兽大会,从上合组织妇女论坛到能源部长会议,这些高能级国际交流平台为青岛架设起助力发展的流量端口,为高质量招商引资打造“强磁场”。
3、增量信心与民生信心
向前奋进,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青岛不断强化自身的影响力,奋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打头阵、当先锋。这份向上攀登的力量也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内驱力,以项目带来的增量和不断改善的民生塑强城市的底蕴。
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项目的质量不但影响短期内投资的拉动,更是决定了城市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成色。
在高质量招商引资的思路引领下,青岛项目建设在高速度的同时,也呈现出高质量、高潜力的特点。
截至目前,总投资约1万亿元的460个省市重点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近85%;芯恩半导体、京东方移动模组、歌尔虚拟现实整机等骨干企业陆续达产满产;海尔卡奥斯生态园冰箱项目顺利投产,空调、洗衣机项目如期开工;北海造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等企业,已形成领先的绿色动力船舶和海上油气生产设施建造能力。
这些项目或是切中城市重点产业发挥引领作用,或是针对链上关键环节延展产业链的长度与韧性,在就业、税收、产业升级等方面创造增量,带动产业升级加速并入快车道。
与此同时,青岛发挥开放优势,积极向外推介,今年以来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07个,计划总投资4550亿元。这些增量将为城市发展提供足够的“后劲”,也以实际的发展成果改变城市生活。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生长的青岛也注重于提升市民生活的幸福感,描绘不断更新的生活图景。
统筹优质教育资源,青岛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70所,康复大学正式获批设置,本科招生已顺利完成;优质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等33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深入实施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全市基本建成15分钟养老助餐服务圈,为1.8万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一系列行动彰显了民生的温度,而一批多元、前卫的供给,也将进一步“点亮”城市生活。
如今,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市图书馆新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提速推进,在城市更新的推动下,中山路、大鲍岛、馆陶路呈现出更具吸引力的面貌。不断“升级”的生活折射出一个向上发展、向阳生长的青岛,也在塑强大众对于未来的信心。
谋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青岛正以“打头阵、当先锋”的担当,奋力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中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