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河套合作区具有一河两岸、一区两园、跨境接壤、合作开发的独特优势和价值。图为无人机视角俯瞰河套深港科创合作区。周红声/摄
本报记者 | 赵庆国
深圳、香港,一河之隔,一水相连。1997年深圳河实施截弯取直工程,治河造出一块面积约0.87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称作“落马洲河套地区”。2017年后,粤港澳三地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河套概念也从最初的“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成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形成由南岸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园区和北岸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园区组成的“一区两园”新格局。
今年8月29日,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明确赋予深圳园区三大发展定位——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并提出“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枢纽”的新目标。
记者从刚刚闭幕的第25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以及其后举办的河套深港创新发展论坛了解到,随着《发展规划》落地,地处福田区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这个仅有3.02平方公里的“小地方”正加速吸纳全球前沿创新资源汇聚。截至目前,已聚集科技企业447家、科研机构23家,包括一批世界500强研发中心和“独角兽”企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极点已初具雏形。
俯瞰小河弯弯变身世界级科创平台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歌词中的小河,就是深圳河。它全长37公里,发源于深圳梧桐山,自东北向西南汇入深圳湾。
一河之隔,两地发展优势却各不相同。香港具备国际化的顶尖人才,但缺少产业化的配套能力,而深圳制造业发达,产业链齐全,迫切需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深港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可谓一拍即合。
专家认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可以称作“特区中的特区”。与前海不一样的是,前海主打金融,河套主打科技。对于香港来说,携手科技之城深圳,实现优势互补,无疑是打开发展瓶颈和融入大湾区的最优路径。对于深圳来说,香港是近在咫尺的国际自由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对国际科技创新资源要素有着强大吸引力,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畅通国际循环的重要支撑。这些要素,叠加深圳自身资源,如成熟的产业链、强大的创新应用转化能力,可以更好承担起科技创新和成果孵化的职责。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陈清泉表示,“深港可通过共享双城资源,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科技企业、高科技金融等生态链以及共建国际教育中心、国际创新中心和国际高科技产业园。同时,深港也可通过联合资助海内外院校的联合研发项目和联合实验室,进一步助力双城珠联璧合。”
深港协同创新按下加速键、迎来黄金期。在深圳园区,记者看到,随着一大批高规格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这里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创业者、企业家逐梦河套。如今,深圳园区已汇聚7家世界500强研发中心、10个国家重大科研平台、10个香港高校科研机构、21项“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8家深港独角兽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共447家科技企业、23家科研机构,超150个高端科研项目,12名海内外院士专家,河套已经成为深港科技合作紧密度最高、融合度最强的区域之一。
感受高交会上河套的火热激情
11月15日至19日,第25届高交会在深圳举办。高交会福田展区现场打造了“深港合作、湾区芯谷、量子硅谷、生命绿谷、能源碳谷、数字智谷”六大板块和机器人互动体验区,被不少人称为河套合作区的“七大明星”“七剑合璧”。
高交会福田展区以“吸引+磁铁”为设计理念,外观整体呈现两个U型磁铁相互吸引的视觉效果,强调深圳和香港之间的协同吸引力。在300多平方米的展区内,记者一眼望去,“河套元素”比比皆是,满眼全是时代感爆棚的“黑科技”——华为数字能源“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巨大宣传标语,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量子关键核心设备,香港城市大学福田研究院首台高时空分辨率电子显微镜,智能服务复合型机器人,聚焦AI地震监测的八方地动仪器,专注于罕见病药物商业化的琅铧医药……“七大明星”“七剑合璧”,共同书写着河套协同创新的精彩篇章。
在深港创科展示区,香港科学园展位尤其引人瞩目。9月初,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在河套正式开园,成为香港科技园公司在内地设立的首个园区,也是内地首个由港方运营、适用国际管理规则的科技园区。
工作人员介绍,河套坚持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聚焦信息、材料、生命科学与技术等重点方向,联手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联合香港园区建设国际一流的科研实验设施集群,积极引进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澳门大学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港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开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跨学科基础研究及技术攻关。建设一批具备委托研发、中试验证、企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服务能力的产业功能型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从一处小河湾到共建合作区,深圳河两岸每天都在发生着蝶变,大湾区内这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重大平台,承载着粤港澳科创合作的无限可能。
激发深港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
凭借优势互补和政策支持,面积仅3.89平方公里的河套合作区,正在追逐世界级的梦想。
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一河之隔,跨境接壤,拥有福田口岸和皇岗口岸两个陆路口岸,是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最近便的对接点。香港城市大学福田研究院陈福荣院长介绍,深圳园区距离香港城市大学只有三四十分钟路程,非常便利,是开展实验和推动成果转化的好地方。他说,“科技创新需要‘灵光一现’。我在香港想到一个点子,很快就能来深圳园区的实验室进行论证,这一点太重要了!”
河套深圳园区分皇岗口岸片区和福田保税区片区。在福田保税区这个“方寸之地”,一场静悄悄的巨变正在发生。深港科创公司副总裁黎岩介绍,福田保税区约一半的空间已被改造为科研空间,可以供各地的科研机构使用。他说,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配合对接了150多家高端机构,引进了包括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和医疗器械审评大湾区分中心这样的大机构。公司还设立了10亿元规模的深港科创股权投资基金,实现了从资金端到项目端的深度融合。
据介绍,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共同聚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三大领域,已经初步形成六大科创产业集群。深圳园区通过空间改造和政策叠加等诸多努力,吸引科创资源集聚发展,园区内科创浓度不断提升。数据显示,自2017年深港两地明确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后,深圳园区已吸引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共10个优质科研项目落地,并设有5家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吸引越来越多怀揣创业梦想的港澳青年来到深圳工作、生活,达到“1+1>2”的效果。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河套的每一次创新进步,都是深港相向而行的生动写照,也是协同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深港、面向湾区、链接全球,“小身量、大志气”的河套合作区正以昂扬的姿态,大踏步迈向世界级科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