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企业超过600家,总产值超百亿;累计培育上市公司4家、专精特新企业91家、高新技术企业192家……这是自2013年开园以来,十余年时间华南新材料创新园(华新园)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支撑这些靓丽数字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创业生态圈:共享技术平台、早餐会、产业集群交易会、精准贷款服务……各类产业链对接活动,有效整合了产业园的内外资源,形成产业雨林生态效应。
新材料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和基石,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今年以来,《广东省培育前沿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正式印发,提出培育发展一批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未来企业,做大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到2025年,前沿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5%以上,实现营业收入翻一番。
作为广州首个由龙头企业创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华新园在孵化和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方面有何创新经验?近日,华新园总经理谢泽帆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省内最大的新材料专业孵化园区,华新园希望打造一个“会呼吸”的生态园区,实现“大企业带小企业、产业链带产业链、生态圈带生态圈”,为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手拉小手”,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2013年,在国内改性塑料龙头企业金发科技和高金富恒集团(旗下控股毅昌科技,东材科技,高盟新材3家新材料行业上市公司)的推动下,华新园正式开园,成为了广州首个由龙头企业创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为新材料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不同发展阶段所需的创业物理载体和技术平台,并精准嫁接龙头企业的产业资源优势。
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千帆竞发”。
谢泽帆举例,华新园的“元老级企业”博诺通是一家做新材料成分分析的技术服务企业,该公司自2014年创立之始就选择落户华新园,看中的正是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庞大市场。
“起步阶段,博诺通只有一个小小办公室,如今已经是省‘专精特新’企业,为园区超过100家企业提供新材料分子测试服务,生意越做越大。”谢泽帆表示。
物理空间的集聚带来了产业链的协同。
“新材料企业来到我们这里,可以足不出园做生意,找到自己的上游供应商、技术服务商甚至客户,实现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谢泽帆介绍,每年园内促进新材料产业生态圈的内部交易就超过上亿元。
而作为孵化器,华新园也最大限度地整合金发科技、毅昌科技及园区内大大小小科技企业的各类服务主体资源,建立起各类服务平台,包括“拎包入驻”的精装实验室、国家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有机高分子材料行业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工作站、工业设计应用平台、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维权和保护工作站等,以“联合、开放、共享、创新”的方式,在赋能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创新升级。
“当前,华新园的新材料产业集聚成效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原来的预期。”谢泽帆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华新园入驻的600家企业中,新材料企业超过了300家,占比达到了一半以上,其中,高企有64家、专精特新2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1家,规上企业75家。2023年,华新园新材料企业总产值约56亿元,预计今年的增速还将达到15%左右。
不做“房东”做“园丁”:精准滴灌赋能企业
“你们公司一季度的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而且同比增长达到了15%,按照最新的政策,可以申请到黄埔区的一笔‘开门红’奖励。”喝个早茶喝出了几十万的奖金。这是发生华新园“早餐会”上的真实一幕。
据介绍,为了让园区企业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政策、行业资讯,华新园通过“每日线上线下政策推送+政策答疑、培训+政策集中申报、垫资+政策规划申报”的方式打造了政策辅导服务体系,为政府与企业搭建沟通桥梁,进行有效衔接,助力企业及时准确享受政策红利。2023年共帮助企业项目申报超过1亿元。
“园区运营不是当房东赚租金,而是要用产业思维去孵化企业、培育产业,做企业的园丁。”谢泽帆表示。
如今,华新园已全面搭建了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供应链对接、人才培训、项目申报、科技金融、政策申报、创业辅导、文娱休闲等精准孵化服务体系,通过“早餐会”“精准滴灌企业项目申报赋能服务”“开发区科创人才苗圃计划”等品牌化的项目,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华新园都可以得到精准的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科技初创企业而言,“缺钱缺资金”是一种常态。它们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可抵押担保资产较少,在银行授信额度和贷款申请上受限较多,融资渠道狭窄。
“有合适的项目我们会直投,同时,也积极帮企业找贷款、找投资。”谢泽帆介绍。
以批量贷款为例,园区服务团队会先搜集各大银行的贷款产品,并根据其特点做好归纳分类,建立资源数据库,然后根据定期收集到的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进行批量对接。这种集中服务,不仅能帮助企业快速找到银行和贷款产品,为企业高效精准地匹配到合适融资,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沟通成本和选择成本。
2023年,华新园与广州再担保、中信银行合作,推出了年化担保费率仅1%、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的华新园批量担保贷,着力解决园内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重投入、长周期、无抵押”经营特点所带来的融资困境。
“除了帮助企业在外部融资,我们园区自己也拿出了‘真金白银’来帮扶企业。”谢泽帆介绍,华新园目前已出台《华新园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以500万元专项资金给予园区企业扶持奖励,帮助园区企业走得更快、走得更稳。
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没有边界的生态圈
近年来,华新园培育的一家家明星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了广州乃至广东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名片。
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广州米奇化工打破了国外的垄断,研发出生产的金属加工行业特殊添加剂,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嵩达新材料致力于UV光固化技术,年销售额过亿;专注于研发新型显示材料(OLED)的华睿光电,2023年产值约9000万元,今年的订单产值将超过3亿元;昊毅新材料自主研发的光伏银浆固化剂占国内市场细分领域的75%……
“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与国民经济各部门配套性强的特点,更是突破关键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核心领域,对于催化和提升广东的新质生产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谢泽帆看来,要进一步提升新材料企业对于广东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目前,华新园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拥有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27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4个院士工作站。整体年研发投入超10%,年专利申请量超过了200件。谢泽帆表示,华新园也将强化新材料技术创新策源地建设。通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兄弟集团等技术平台、供应链平台、集群内企业技术平台等,助力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新技术最终都是要面对市场的需求来开发的。”谢泽帆介绍,当前,为加强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华新园特别上线了“产孵小程序”,企业可以在上面推介自己的技术产品,也可以发布自己的需求,实现交易的高效撮合。此外,由华新园主办的“华交会暨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集群交易会”即将举办,届时,园区的界限将被打破,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知名高校、科创机构、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等超200家材料企业及赋能机构齐聚一堂,共创共享、交流交易。
“我们希望跨越园区有形的边界,打造一个无边际的会呼吸的生态圈,实现大企业带小企业、产业链带产业链、生态圈带生态圈,实现生态圈内外部企业、区域企业、上下游企业的交流交易,巩固新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谢泽帆指出。
文|记者 陈泽云
图|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