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网记者 张钟雯 枣庄报道
9月12日,市中区举办加大高成长企业培育力度 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新闻发布会,市中区工信局与税郭镇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参加,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区工信局吕雪介绍了市中区专精特高成长企业培育情况。近年来,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激发全区中小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推动“专精特新”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为“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提供强力支撑。
截至目前,市中区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51家,其中2023年新增75家,2024年第一批新增4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达到80家,2023年新增19家,2024年新增43家。此外,还包括省级瞪羚企业1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
市中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专业化领域聚焦、精细化水平提升、特色化优势凸显、研发创新能力增强等特点。8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均在特定细分市场深耕3年以上,其中工业企业占比高达95%。在精细化管理方面,70%以上的企业获得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50%以上的企业完成了数字化转型。
为进一步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市中区制定出台了《市中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企业培育目标和重点任务。同时,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如研发创新能力、管理水平、数字化转型率提升以及融资难等问题,市中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强化政策支持、健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下一步,市中区将继续聚焦“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企业“智改数转”水平,推动企业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优化企业培育梯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等措施,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市中区“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战略提供强力支撑。
随后 ,与会领导回答了记者提问。
1、记者:在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大导向的形势下,市中区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作为一个战略性举措,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市中区工信局产业发展办科员张臻善: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作为一个战略性举措在全区加以实施,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增强经济韧性方面,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经济韧性的关键主体,它们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为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方面,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于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二是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一招。专精特新企业往往具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通过持续的研发和创新,能够在产业链关键领域实现“补短板”“填空白”,提升全区整体科技实力。例如中建材光芯科技研发的全玻璃基盖板材料,与比亚迪公司直接配套,突破性实现了透光材料与光绝缘材料的一体化,令体征检测精度大幅提高,该技术水平目前处于行业领先,暂无其他可替代技术。金福莱克斯公司通过对于钢丝液压软管的研发,其产品性能超过国际SAE标准36%,且打破了发达国家技术封锁,替代意大利、埃及等国家进口的钢丝编织液压软管。该产品与埃及帕尼克橡塑有限公司、俄罗斯科技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直接配套。
三是健全政策和体系完善的题中之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要培育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2023—2026年)的意见》文件,明确了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和30万元奖励。我区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市中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致力于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纵深推进“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战略实施。
2、记者:加快高成长企业培育作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请问市中区是如何抓好高成长企业培育的,取得了什么成绩?
市中区工信局产业发展办科员张臻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工作,需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和引导,从而激发调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区工信局聚焦“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下功夫,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企业“智改数转”水平,推动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一是制定出台培育行动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台了《市中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为“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提供强力支撑。二是明确培育目标。每年选取30家优质中小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力争通过3年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0%以上,不断推动我区“专精特新”梯度培育发展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三是夯实重点任务。以“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为导向,通过优化企业培育梯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企业上市、强化要素保障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和创新平台建设、完善联系服务企业机制等政策措施,强化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截至目前,我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80家、省级瞪羚企业达到10家、省级单项冠军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达到4家、国家级单项冠军1家;去年以来,帮助三维汉界等23家高成长企业对上争取落实奖补资金750万元。
3、记者:培育更多单项冠军企业,对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请问市中区在贯彻落实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市中区工信局运行办副主任王文彬:积极推进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作,对进一步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增加企业和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推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制造业单项冠军申报门槛相对较高,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要求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3且全省第1位;创新能力强,重视研发投入,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企业近3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及以上,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工信厅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近3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以上的,优先推荐。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及企业3家,特别是泰和科技,率先打破了全市在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荣誉领域的空白,并于去年通过国家复核。为推进该项工作,一是把握关键要素,明确培育基本盘。全面梳理主要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关注营收规模、产品市场占有率及创新能力等关键要求,定期更新完善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摸清制造业单项冠军潜力企业底数,确定培育主体时序优先级。二是加强鼓励支持,增强企业申报积极性。增进对企交流效力,鼓励引导工业企业提技术、增产能、扩市场、强效益,提升企业申报信心和底气。强化政策正向诱导,优先保障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高成长型企业发展,认真配合落实市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的激励政策,使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实惠。三是做好跟踪指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重点跟进制造业单项冠军潜力企业发展状况,全力优化服务水平,积极加强要素保障,真心助企排忧解难,指导制造业单项冠军潜力企业对标行业领军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支撑,挖掘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增强产品竞争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的专业化、精深化、创新性、高效性发展,逐渐带动全区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倍增。
四、记者:今天参加发布会的乡镇有税郭镇,请问税郭镇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中区税郭镇投资服务中心主任张鹏:近年来,税郭镇坚持把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作为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扶持和引导,推动政策、资金、服务等要素向专精特新企业集聚,促进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为全镇经济增长、产业转型、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强支撑,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坚持“工业优先”发展思路,聚力做大做强“纺织服装”“铁精粉加工和贸易”“智能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主导产业,明确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建强园区平台载体,坚持“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以206国道为轴线,打造提升南部纺织工业园区和北部智能装备制造园区,全力构建“一园两区”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挖掘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鼓励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进入龙头企业的体系,主动融入全镇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发展的大局。
二是坚持分类指导。立足辖区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建立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补短板、锻长板,实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全镇9家企业成功申报专精特新企业,引领带动了更多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向创新引领、专业化发展方向不断迈进,初步形成了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带动、跟进跃升的梯次发展格局,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着眼优质服务。深入开展金融助力、人才支持、助企服务等行动,不断强化“一对一”精准服务。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定期调研企业需求,精准提供“一企一策”专业服务,通过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级各项政策能够落到实处。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利用创新机制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研发能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合作,实现共享资源和技术支撑,促进协同创新发展。今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200余家,收集解决企业诉求35个,协助永益科技、中宝岩新材料等10家企业申请科创贷资金5500万元。